close

 

記得我小時後 也被說舌繫帶太緊,都是身旁的人說的,不過長大後舌繫帶也自動拉長甚至看不太到

我想小孩子的舌頭越來越有力氣,會慢慢撐開的,如果這麼多小孩都有問題,早期許多人都不重視

這個不分為什麼沒有一堆人大舌頭之類的呢?  希望大家不要成為推廣剪舌繫帶的推手......

 

以下文章是來是下方部落格,第二篇來自中華民國家庭醫學會理事
王英明內兒科院長

http://flyflyk.pixnet.net/blog/post/11108735

還沒接觸中醫之前,有次帶兒子去給小兒科看耳朵(不曉得是哭還是洗澡還是牛奶流到耳朵裡結果耳朵有臭味) 。醫生看了耳朵,再打開了兒子的嘴巴,然後說舌繫帶太緊了,將來會影響說話,然後就給了我一張名片叫我帶他去找名片上的醫生剪舌繫帶。

 

我直覺那會很痛,不想讓小孩子動這種恐怖的手術,但又擔心又影響將來發音,所以感到有些苦惱...後來我回家在網路上找相關資料,但也不確定是怎樣。不過我自己想以前好像從沒聽過這種手術,而且生活周遭大部份的人也似乎講話都算正常,並不是很高比率的人是不正常的,所以真的有必要去剪嗎?還是等長大真的有問題再說?後來我沒帶兒子去動這種恐怖的手術..

 

大約1歲半開始兒子慢慢會講話了,去保母家接他時,常常遇到保母的婆婆一直叫兒子叫她"阿嬤""或講一些其他的東西,然後保母的婆婆總是笑嘻嘻的用台語誇獎說:"很會講話,都不會臭乳呆"

 

舌繫帶過緊發生率約千分之四....大部分專家都認為,至少在出生十個月後,才能好好判定舌繫帶是否不正常. ....據台大醫院復健科兒童語言矯正醫師的經驗,發音不正確的小孩,罕有需要做舌繫帶手術來解決發音方式不對,即使剪了舌繫帶亦沒有什麼幫助...http://www.edentist.org.tw/Book/Article/Tongue/Tie.html


現在回想覺得那小兒科的醫生應該是為了錢才推銷我們去做手術(或許他可跟動手術醫生的抽佣)因為該醫生似乎準備了一疊剪舌繫帶的名片要隨時拿給家長,相信他那疊名片的發出機率在千分之四以上!

 

總之,看了一些書知道醫生是會為了私利而慫恿病人動一些手術,或自費打針、或買特別自費的藥,所以若發生這種情況,先不必當下立刻作決定,至少先到網路上查一下是什麼情況,或多找幾家醫院看是否自己真的如醫生所言那麼嚴重,以免讓小孩遭受沒必要的折磨,淪為醫生坑錢的工具,被人家動手術動好玩的!

醫生、醫院詐領健保費時有所聞,醫師雖稱為"",但品格不見得堪為人師,就像也有老""是打混不認真教書的...


現在小孩更大了,不只一個人跟我們說覺得他口齒清晰,所以之前醫生推銷那剪「舌繫帶」手術,到底居心何在?!

 

 

舌繫帶


[說明]

 最近有報導提到「舌繫帶過緊」這個經常令家長無所適從、醫師也眾說紛紜的老問題,報導中的醫師指出,舌繫帶過緊發生率約千分之四,其中近九成都需要手術治療,以免造成哺育及餵食困難、語言發音異常、自尊心受打擊等問題。

 所謂舌繫帶,是指位於舌頭下面、連結口腔底部的肌肉索狀薄膜,是兩個口腔繫帶的一個。口腔繫帶在胎兒第四周就有了,上、下各有一個,謂之唇繫帶及舌繫帶。繫帶(frenulum)原文是拉丁文馬韁的意思,也就是類似口腔組織發育的「指揮者」,在胎兒期很重要,隨著新生兒逐漸地長大,會慢慢退縮(尤其是唇繫帶),但在長牙時,仍具有引導牙齒就定位的功能。

 如果舌繫帶較短,看起來會拉住舌頭無法靈活移動,醫學上叫做舌繫帶過短(tongue-tie)。事實上,新生兒幾乎都是如此,不過從文獻及經驗看,並不會造成餵奶的困難,即使較大的孩子,也未聽說過因此而無法吞嚥、影響發育。大部分專家都認為,至少在出生十個月後,才能好好判定舌繫帶是否不正常,在此之前,隨意動剪繫帶手術,雖很簡單,但很可能是白作了。

 由於大腦語言中樞發展及學習方式各有不同,學講話的幼兒,往往有不一樣的進度。最讓家長緊張的莫過於發音不正確,也就是俗稱的「臭聹呆」或大舌頭,例如阿「公」叫阿「鐘」、毛毛「蟲」叫毛毛「鞏」。不過很多學者專家認為,這樣的發音不正確,跟舌繫帶過緊的關係很少,主要是因為學習方式錯誤,或是大腦語言中樞的發展較慢,而非舌頭的問題;有少數更是因為反覆性的中耳炎,甚至已有了中耳積水,影響到聽力,所以不能學到正確的發音。

 據台大醫院復健科兒童語言矯正醫師的經驗,發音不正確的小孩,罕有需要做舌繫帶手術來解決發音方式不對,即使剪了舌繫帶亦沒有什麼幫助。因為舌繫帶過緊,會影響的大約只是捲舌音而已(在英語是th音),而使用捲舌音,對四、五歲以前的小孩,並不重要,即使是成人,不使用標準北京捲舌音,對溝通及人際關係亦沒什麼阻礙。

 實際上,成人社會中,講話口齒含糊不清的人,並不多見,除非是顎裂未開刀或智障者,但咬字不清的小孩卻很多。可見這些問題在長大後,多會自然改善,不需要剪舌繫帶才能解決,我們也可從以往醫學不發達,大家不可能去重視剪舌繫帶的狀況下,卻沒有那麼多人有發音障礙,證明舌繫帶手術不少是無必要的。

 小孩舌繫帶緊一點,家長大多不必要擔心。咬音不正確,與其去看舌頭不如先檢查聽力,再從精神心理狀態評估,及作各種身心的發展測驗,進一步尋求語言矯正專家的幫助,而無必要貿然去做剪舌繫帶手術。

 究竟什麼狀況才算真正的舌繫帶過短?其實很簡單,如果舌頭能伸出超過唇緣(口腔黏膜層與唇交界處)、或能超過牙齦,都屬正常。幼兒可用果醬沾舌尖,引誘其伸出舌頭來檢查。如果舌尖有凹陷,但仍能伸出,亦無問題。

 總之,很多小兒科、語言矯正師、耳鼻喉科醫師都認為,真正需要動刀一剪的舌繫帶過短病例,實在少見。說話是跟腦部語言發展中樞或聽力有關,與舌繫帶關聯甚少,家長們宜小心帶孩子由專家診斷,不要急於做不必要的手術。

【作者簡介】王英明
中華民國家庭醫學會理事
王英明內兒科院長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ric-Hsu 的頭像
    Eric-Hsu

    國際不動產 美商ERA

    Eric-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